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七夕【中国情人节】
2021-10-23民俗文化 1261人已围观
简介七夕节【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受汉族文化影响是华人地区以及部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受汉族文化影响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时至今日,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但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名称来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的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普洱茶生茶的保存方法
普洱茶生茶的保存方法: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 -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1,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2,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4,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5,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
形意拳各流派演化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曹继武传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隆邦之两名儿子文龙及文熊兄弟及与戴隆邦之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戴龙邦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